你好,欢迎来到人山报网!
《人山报》历史回顾

时间:2021-09-04 12:48:06 来源:人山报_人山报网_河北人山报【官网】 作者: 点击数:2131

《人山报》历史回顾

——抗日战争中共冀南三地委机关报


 


 宋复光十四岁参加抗日工作。离休后潜心收集敌后冀南抗日根据地史料,忠实地记录冀南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生活。现已完成并出版了《难忘的岁月》、《请从<人山报>看冀南艰苦抗战》和《敌营历险记》三部作



《人山报》的由来: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沿平汉、津浦铁路线南侵,华北沦陷。1938年共产党八路军挺进敌后,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遵从上级加强宣传工作的指示,中共冀南三地委决定出一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本地区生产建设、抗击日寇的新闻报纸。当时的地委书记乔晓光,责成宣传部长杨易辰具体筹划,于1941年3月8日在曲周县曹庄村创立《人山报》。为什么会叫《人山报》?缘由现实,意义深远当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率主力一部,于该年5月到达冀南,考察了平原地形和民情及前段发动群众进行抗战的经验,提出“创造平原人山,坚持冀南抗战”的口号。三地委遂为自己的报纸定名为《人山报》,意即:我区虽无山险天然屏障,但有千百万勤劳勇敢的人民,人民力量大如山,人山矗立,日寇其奈我何?!到头来不过是泥牛入海,灭顶于人民战争之中。

《人山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冀南的第一张地委机关报,在1940至1945年之间,发刊400余期,在严酷的血与火的战争环境中,成为党和政府以及抗日军民的喉舌,是激励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战鼓,被称作地方报之最,也是《中共党史简明词典》中的唯一模范报纸。1942年区党委决定由各地委办报,各地委都办起了自己的报纸,一地委名(黎明报》,二地委名《滏阳报》,三地委名《人山报》,四地委名《群众报》,五地委名《滏运报》,六地委名《运河报》,都起到宣传抗战方针政策,报导军民坚持抗战巨大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人山报成绩尤为突击,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同时,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可资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精英。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曾是人山报社旧址,是八路军东进纵队和称作“刘邓大军”的一二九师出太行赴平原作战的始发战场。结合一二九师、冀南军区和三分区对敌人的猛烈打击,《人山报》针对“曲线救国”论的反动观点,对伪军展开分化瓦解的政治攻势,不少伪军看到后,纷纷暗中传播,有的则直接与八路军和抗日政府联系,接受我军改编。随着办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山报》的宣传和舆论号召力越来越大。《人山报》及时、不断地把斗争胜利的喜讯传给人民,如《杨大路展开地雷战,敌伪触雷尸横飞》、《1945年的头一炮》、《我分区子弟兵发动战役攻势,打掉杨桥、海子、万堤敌据点》、《我分区子弟兵精锐攻克刘伪据点——活捉袁老粗子百八十人》、《漂亮的伏击——我军打垮抢粮敌》、《曲周反围击大胜》,我八旅二十二团粉碎敌人“铁壁合围”的《吕洞固战斗》及《大破大名府》等文章。刊登了一些综合性报道,如《三军分区司令部公布四四年全年辉煌战果》报道等,不但震慑了敌人,而且鼓舞了人民斗争士气。



 《人山报》报道的地雷大王、武工队员、民兵英雄等杀敌英雄一直是有志青年向往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如张新春、金从山、韩朝举、王思龄、刘书明、赵贵山等英模人物的事迹,这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通过报纸在人们中传颂。



直至1942年5月,由冀南区党委办的发行全区的《冀南日报》由于三万日军的合围被迫停刊。停刊后,先后将三分社记者张大伟等人员充实到人山报社。1944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冀南、冀鲁豫两区党委合并,成立冀鲁豫中央分局(也称平原分局)。6月,冀南、晋鲁豫行署合署办公。7月5日,一、三专署合并为三专署。一地委《黎明报》与三地委《人山报》合并,合并后仍出《人山报》。黎明报社总编辑程光远带领十几位同志来到曹庄人山报社。当时,报社人数和各级通讯员多达100余人。翟向东任社长,程光远任总编辑。改版后,除报道本地区新闻外,增设电台,增发延安新华社播发的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情况。(根据风雨人生---刘艺亭回忆录)1945年9月11日,中共冀南区委机关报《冀南日报》复刊后,《人山报》即停刊。全国解放后,《冀南日报》过渡到《河北日报》。

《人山报》以曹庄、军寨两村为根据地,活动在邱县、曲周、馆陶、广平四县边界地带,先后住过曲周县的牛町、宋庄、禾秀寨、依庄、东西路庄、东西来村、军营;广平县的东张孟;馆陶县的房儿寨、常儿寨、西庄固、南辛头;邱县的石佛寺、儒林、段寨、南寨、南新庄等十多个村庄。不论报社转移到哪村,村干部都给筹措粮柴,找房找被;群众腾房让炕热情温暖;遇有敌情及时报告,一同“跑反”。正是赖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报社才能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生存下去,胜利地完成党赋予的历史使命。经过五年的艰苦磨练和战斗洗礼,《人山报》不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锻炼了一大批久经考验的优秀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

人山报部分撰稿人通讯员名单及建国后曾任职务

中共冀南三地委《人山报》是按照徐向前元帅提出的平原抗战的“人山”精神创建的北方第一抗战地方报,其业绩和影响谓战争年代的中国地方报之最。人山报社里走出了30多位副国级和正、副部级干部,70多位正、副厅级干部,遍布在全国不同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面包括宋任穷(曾任中央组织部长)、王任重(曾任中共国务院副总理)、胡林(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翟向东(曾任《河北日报》首任总编辑、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杨易辰,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总理级)。

高厚良,曾任解放军空军政委。

孔庆德,曾任武汉大军区副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

王近山,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

乔晓光,曾任广西自治区委第一书记。

王幼平,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孟夫唐,曾任湖北省副省长。

焦善民,曾任国家劳动人事部副部长。

温光中, 部级领导。

鲁大东,曾任四川省委书记兼省长。

曹海波,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会长(副总理级)。

郭献瑞,曾任北京市副市长。

张越,   曾任外交部副部长。

肖寒,  曾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煤炭部长、神华集团董事长。

田光涛,曾任全国政协常委。

刘亚南,曾任湖南省副省长。

王吉平,曾任吉林省副省长。

林霄,  曾任河南省纪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李福祥,曾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王丕玉,曾任河南省人大副主任。

康健生,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唐振生,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李福尧,曾任南京高级陆军学院副政委(兵团职)。

胡若嘏,曾任国家导弹实验基地军政委。

李定灼,曾任武汉大军区顾问。

咎绍南,曾任解放军炮兵副政委。

姚韦舟,曾任武汉军区炮兵司令员。

王贵德,曾任贵州省军区政委。

赵鹤亭,曾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訾修林,曾任铁道兵副政委。

张西三,曾任中南军区防空司令员。

刘树春,曾任山西军区副政委。

王万春,曾任吉林省委组织部长。

王纪明,曾任江西省委宣传部长。

郭坦,  曾任河南省委秘书长。

李文明,曾任湖北省顾委秘书长。

《人山报》曾多次受到当时的冀南区领导人宋任穷(曾任政治委员、中组部长、中顾委副主任)、王任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陈再道(开国中将、曾任武汉大军区司令员、中顾委常委)的表彰和关注。

《人山报》其连续办报时间之长、发刊之多、作用之大,也是抗战年代我党地方报之最,其成员成为后来《冀南日报》、《河北日报》的办报主力。曾受到冀南区党委、冀南区党委宣传部的通报表彰,受到冀南区党政军领导人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的多方关照和帮助,被称为冀南模范报。是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党史简明词典》中的唯一模范报,(根据父亲李福祥---革命的一生李长征著)1945年晋冀鲁豫军民从日伪统治下解放邯郸后,邯郸成为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和思想文化的领导中心,由《人山报》发展而来的《华北日报》是《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的前身,华北新华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在1947年3月13日至1948年4月胡宗南占领延安约一年期间,华北新华电台曾代行延安广播电台的任务,在解放战争的初期发挥了独特作用。

当年,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朱总司令命令:“各解放区的所有武装部队向其附近各乡镇、交通要道之日伪军及其指挥机关发出通牒,限期缴械投降,如遇顽抗应予以坚决消灭。”《人山报》立即印发“号外”并广为传播。日本政府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人山报》除在报上刊登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还印了大批号外,分发到冀南三分区党政军机关及群众手中,第一时间传递了国内外重要战争新闻和军区的指示下达,在冀南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军民营造了浓厚的抗日高潮,为冀南抗日的胜利凝聚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它揭露敌人、鼓舞人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了战争年代当时的抗战典型事迹,《人山报》记载着祖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史。

《人山报》作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份冀南重要报纸,也是作为冀南的抗战老区和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及曲周凤城又一项重大的文化魅力。同时,还要打造独特的全国新闻战线教育基地,让全国各大媒体记者回顾老一辈艰苦奋斗和顽强的精神历程,正是有着这种革命精神,无数革命者在那腥风血雨的艰难岁月里,才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保持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燃起革命的熊熊烈火;正是有了这种大无畏精神,充分利用宣传才能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打不垮拖不烂,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胜利到来,创造了新闻界史上的奇迹。反映了我党新闻工作在抗战时期的重要历史作为和新闻工作者为民族大业而艰苦奋斗的忘我精神,反映了各级领导对新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的深情厚谊。

《人山报》老一辈给我们留下的红色记忆永远不能忘,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人山报》报社的重大成就和意义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湖南做调研时指出,革命传统我们不能丢,革命资源我们不能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弘扬先烈精神,铭记历史,警醒后人,勿忘国耻,打造爱国思想教育基地和记者思想教育基地、民兵训练教育基地、及青少年教育基地。进行教育、文化、旅游等全方面宣传。为曲周、邯郸乃于河北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中原红色旅游等作出贡献。

《人山报》新闻工作人员在战争艰苦岁月时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人山报老一辈新闻工作人员英雄事迹,2019年8月6日河北人山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并筹建人山报纪念碑。二十年前《人山报》欲在创刊地立碑,当时由翟向东撰写碑文,但因一些原因被耽搁。 

二十年后,河北人山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接未完成方案,确定重新立碑,于2020年7月7日奠基,2020年7月20日竖立纪念碑,于2021年4月24日由老房东之孙朱绍章与陈晓光之子陈兴华带领大家共同为纪念碑揭幕,完成了老一辈人山报工作人员立碑的夙愿!并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原人山报旧址)人山报旧址纪念碑落成典礼仪式与嘉宾合影念。

同时,翟向东之子翟晓东听闻人山报纪念馆、纪念碑落成喜讯后激动不已,提笔向《人山报》致贺词:

“继承老区优良革命传统,争取新长征路上更大光荣~抗日时期冀南区党委机关《人山报》翟向东、苗青后人感谢老区人民在极端艰苦战争年代的为《人山报》纪念馆纪念碑落成特献贺词革命贡献和倾力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革命的优良传统,听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为了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到历史人物真实的存在,现筹备为每位曾经在人山报工作过的人员雕塑石像,并筹建人山报纪念馆。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以此表达对先辈们的怀念和敬仰,实现老一辈人山报工作人员建纪念馆的夙愿!

原人山报社人员名录(部分):


(以姓氏笔划为序,在报社工作时间长短不一)

牛荣林、王玺、王益民、史建民、田辛甫、田霞光、申宗义、申朝贞、申仙洲、李晓南(女)、李淮、李树森、李慎之、李书田、刘亦耕、刘盾、刘继才、 刘树杞、朱克勤、朱克俭、朱伟儒(力航)、 宋复光(女)、宋继春、南陈昭(女)、陈晓光、杨金铭、杨铭秆、苗青、苏传兴、岳永明、吴秀珍、张大伟、张中书、张友德、张鹏远、张师傅、胡林畇、胡存关、柏宏文、郝志韧、郝长江、郭玉发、赵海生、赵燕(女)、赵祥全、赵华真、赵振华、贾曰义、殷福田、修玉澄(女)、聂丰、董武魁、董荩臣、黄河(后改名翟向东)、程光远、秦国英。 



 文章整理来源于——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请从<人山报>看冀南艰苦抗战》。 

——宋复光 著


注:《人山报》旧址位于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

《人山报》旧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依庄乡:依庄乡位于河北省曲周县东南部,距县城26.5千米。面积44.12平方千米,辖区12个行政村,人口3.4万余。(截至2020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