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人山报网!


《人山报》的由来

——抗日战争中共冀南三地委机关报


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沿平汉、津浦铁路线南侵,华北沦陷。1938年共产党八路军挺进敌后,创建了冀南抗日根据地遵从上级加强宣传工作的指示,中共冀南三地委决定出一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本地区生产建设、抗击日寇的新闻报纸。当时的地委书记乔晓光,责成宣传部长杨易辰具体筹划,于1941年3月8日在曲周县曹庄村创立《人山报》。为什么会叫《人山报》?缘由现实,意义深远当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率主力一部,于该年5月到达冀南,考察了平原地形和民情及前段发动群众进行抗战的经验,提出“创造平原人山,坚持冀南抗战”的口号。三地委遂为自己的报纸定名为《人山报》,意即:我区虽无山险天然屏障,但有千百万勤劳勇敢的人民,人民力量大如山,人山矗立,日寇其奈我何?!到头来不过是泥牛入海,灭顶于人民战争之中。

《人山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冀南的第一张地委机关报,在1940至1945年之间,发刊400余期,在严酷的血与火的战争环境中,成为党和政府以及抗日军民的喉舌,是激励抗日军民英勇杀敌的战鼓,被称作地方报之最,也是《中共党史简明词典》中的唯一模范报纸。1942年区党委决定由各地委办报,各地委都办起了自己的报纸,一地委名(黎明报》,二地委名《滏阳报》,三地委名《人山报》,四地委名《群众报》,五地委名《滏运报》,六地委名《运河报》,都起到宣传抗战方针政策,报导军民坚持抗战巨大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其中人山报成绩尤为突击,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同时,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可资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精英。



《人山报》其连续办报时间之长、发刊之多、作用之大,也是抗战年代我党地方报之最,其成员成为后来《冀南日报》、《河北日报》的办报主力。 1945年9月11日,中共冀南区委机关报《冀南日报》复刊后,《人山报》即停刊。全国解放后,《冀南日报》过渡到《河北日报》。(根据父亲李福祥---革命的一生李长征著)1945年晋冀鲁豫军民从日伪统治下解放邯郸后,邯郸成为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和思想文化的领导中心,由《人山报》发展而来的《华北日报》是《人民日报》、《人民画报》的前身,华北新华电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文章整理来源于——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请从<人山报>看冀南艰苦抗战》。 

——宋复光 著

《人山报》旧址位于曲周县依庄乡曹庄村,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

《人山报》旧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依庄乡:依庄乡位于河北省曲周县东南部,距县城26.5千米。面积44.12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人口3.4万余。(截至2020年数据